漫悦长安书坊——长安作家文集在线阅读 (十八)

  • 发布时间:2022-02-18
  • |
  • 作者:长安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25


  《掠过终南山北麓的风:长安作家文集》是由西安市长安区图书馆主编,共收录长安籍作家和非长安籍而在长安工作生活的109位作家作品汇集而成,全面且系统地提供长安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情况。这是长安文学队伍的一次大展示,也是对长安已故文学前辈的缅怀,同时是新老作家以及社会对长安文学作者的了解、学习、交流的资料库。

  书香润泽心灵,佳作启迪人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长安作家文学成绩和成果,深刻感受长安历史文脉和文化特征。从2021年9月1日起长安区图书馆将每周推送3篇长安作家文集作品,以飨读者。

燕衔泥

 作者:肖宝善

  童年的生活,有时带着神秘离奇的色彩,像刀刻凿斧般镶嵌在美好的记忆里,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我12岁那年的春天,以给地主打短工为生的“流浪汉” 伟民叔常来我家。夜深人静时,他总是轻轻地敲几下门,爸爸照例悄悄开了门。他便灵巧地闪身进来。他和爸爸坐在炕头,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慢声细语地交谈。谈些什么? 我不得而知。一次,在我快进入甜蜜的梦乡时,只隐隐约约听他对爸爸说: “大哥,这就好比‘燕子垒窝一口口泥’,由小到大呀!”

  没过几天,在我们这土地贫瘠、树少人稀的旱塬村庄里飞来一群燕子,在乡亲们的屋檐下,房梁上筑起了精巧的鸟巢。我家的屋檐上也有了一对燕侣,双双飞出,对对飞回,噙几根小草,衔一嘴稀泥,辛勤地筑巢。它们白天在野外觅食,到晚上便栖息在窝内。看到这情景,我既高兴又奇怪。高兴的是燕子给我家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奇怪的是: 莫非伟民叔是神仙,能掐会算?

  伟民叔人缘好,是个膀宽腰圆直心肠的人。他给穷人不是担水就是劈柴。谁家小孩儿有个头疼脑热,他便主动给请医生看病抓药。我打心眼儿里喜欢他。自从我家有了燕子,来往更多,他也乐得眉欢眼笑。他爱燕子,似乎益鸟益虫他都喜欢,见面便问我: “宝善,燕子有蛋了吗?” 我架起板凳一看,窝内空荡荡,心中顿觉晦气,噘着小嘴:“连蛋毛也没。” 他却乐哈哈笑了: “‘性急不耐老’。别着急,时间没到呢。” 把我一下子逗乐了。

  一天,我好奇地搭着梯子去看。嗨! 高兴得几乎从梯子上翻下来。窝内竟有三四个椭圆形的小蛋。我乐得拍手叫了起来。突然,有人从我腋下塞过来一疙瘩烂棉絮。我回头一看,是伟民叔从他的烂棉袄里撕下来的。“放在窝沿。” 时已初夏,他还穿着那破破烂烂的旧棉袄。我的眼睛湿润了,用钦佩的眼光看着他。他咧嘴笑了:“再过几天就会孵出小燕子,那才惹人爱呢!” 说着双手把我从梯子上小心地扶下来。我激动得紧紧地搂住了他。他把我举在空中像刮旋风似的转了几圈。

  又过了好多天,窝沿果真露出了四只小燕子的脑袋,叽叽喳喳地欢叫。两只老燕子忙碌地飞进飞出,给雏燕觅食喂食。小燕子争先恐后吃饱了,扑棱着翅膀跃跃欲飞。我急得像活蹦乱跳的小兔子跑出门去,准备给伟民叔叔报告这个特大的好消息。谁知,刚出门就和他撞了个满怀。他神情紧张,有点儿激动,没有理我。他一闪进门便对爸爸说: “大哥,过几天我就要走了。” 爸爸惊疑地问:“啊,你真的是……” 他诙谐地说: “咱破衣烂褂的庄稼人,不像?”

  爸爸轻轻点头说: “有些像。” 接着又摇摇头说,“不太像。” 最后又重重点头说:“像。”

  什么是不是? 像不像?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焦急地问: “伟民叔,你到底还想看小燕子不?”

  伟民叔眼中闪出泪花,语重心长地说: “好侄呢,想,太想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这里的一草一木,父老乡亲都离不开呀!”近来,他口中的新词儿很多,句句听了都新鲜。

  临离别那天,他从我妈妈的针线笸箩内抽出一根红线,在一只小燕子的腿上绑了五匝,无限深情地说: “明年,春回大地,桃红柳绿时,这只燕子就要回来,我也就回来了。”

  “当真?” 我奇怪地问。“真的。 燕子的记性可好啦。” 他松开手,小燕子竟扑棱棱飞出门去,其他几只也尾随飞出。不一会儿,便落在门前大槐树的梢头。我追出去站在树下,辨认那只系着红线的小燕子。

  解放小五台(后来改为胜利台) 的枪炮声像爆竹一样响个不停,好几天不见伟民叔的踪影,我真为他担心,便问爸爸: “伟民叔呢?” 爸爸赞叹道: “要给解放军带路,难得的一条好汉!”

  枪炮声整整响了一夜。第二天早饭后,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押着低头弯腰的俘虏兵经过村口时,我又问爸爸: “咋不见伟民叔呢?” 爸爸摇摇头,没有说话。停了半晌好像安慰我似的说: “八成参军了,朝南边打着走了。” 我想: 伟民叔,你立了功该回趟家呀! 你说明年春暖花开回来,那不想死我了。你明年回来,那小燕子能回来吗?

  晚秋季节,凉风阵阵,黄叶落地,一对燕子带着它们的四个儿女,和我依依难舍地分别了。

  晚上,我好像和伟民叔一起站在木梯上用手抚摸着燕窝上四个小东西光滑黝黑的翅膀……结果,喜得我从甜蜜的梦中笑醒了。

  第二年春天,杨树披绿,柳枝摆动,油菜开花,蜂飞蝶舞,一群群燕子又从南方飞来了。让人高兴的是,伟民叔用红线系了腿的那只竟真的也回来了。你看,经过日晒、雨淋、风吹、泥染,那红线的颜色虽不太鲜艳,但分明地扎了五匝。啊,我真像是看了一台大戏那样兴高采烈。伟民叔,你真是个未卜先知的大能人呀!

  盼呀盼,等呀等,望眼欲穿人未见。“伟民叔,你系红线的小燕子回来了,你快回来看看吧!” 我临窗远眺,仰望南天,几乎是在祷告!

  他终究没有回来。伟民叔,你在哪里? 我常在梦中哭醒。我想到他说的“燕子垒窝一口口泥”,这句话像木板上钉钉般镶嵌在我的脑海里。伟民叔,你在哪里呢? 你不会牺牲,你一定是跟着大军南下去解放海南岛了,要不然,你早该回来了啊!

别猴

作者:吴晔

  飞机起飞了。

  我长出一口气: 终于离开北京,可以休假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急切地要离开单位,离开北京,身体和心理的忍受已经到了极限。不知道并不是没有理由,而是理由已经太多了,促使我最后下决心的那个理由我说不清。

  住所离海滩不远,穿过一片树林,过马路,再穿过一个公园就到了。公园里其实几乎什么也没有,就是一片树林。要说没有也似乎不公平———一个不大的金属网内有几只猴子。来休假的所有人都到过北京动物园,不少人去过峨眉山等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对猴子自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所以每天路过那个猴网时,只是偶尔瞟上几眼,并不注意。我也没有特别的高兴或者不高兴,吹着海风,眼望碧海蓝天,说是放松了,可总觉得还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忧郁,脑子里时时会出现单位里一些人和事的情景。

  这天在沙滩上呆坐,忽有人喊小孩丢了,这可了不得,我急忙跳起来四处寻找,最终没见小孩的影子。心想: 莫非在看猴子? 不会吧? 天天路过,那几只猴子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朝猴子的方向跑去,果然,老远就看见了。我走到小孩身边叫他,他不应,拉他,他像是被胶布缠在了网上,一动不动。仔细看,小家伙的眼珠子瞪得圆圆的,直盯网内的猴山。循他的目光看去,没什么呀,就是五六只猴子,一座人工堆砌成的小山,一个山洞,一棵树,一座给猴子住的小房子,猴子在玩耍……有什么能让这孩子如此专心,连把自己丢了都不在乎呢?

  这时候小孩的家长来了,咋咋呼呼地把小孩拉扯走了。我没走,站在网边想: 有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我静静地看了很长时间,终于发现了秘密———一个与人类祖先同宗的猴子世界的秘密。

  在那小小的山洞门口,有一只瘦骨伶仃的猴子。虽然猴子一般都特别地瘦,我们形容人瘦时总是说瘦猴,可见猴子这种动物的体态类型特点。但这个猴子太瘦,瘦得吓人。如果仅是瘦也还罢了,关键是它那种孤独和怯懦,别的猴子在金属网上、树上或汽车轮胎做成的秋千上欢蹦乱跳,吱吱哇哇,顽皮,无忧无虑,完全是一副猴子的本相,可这个猴子不同,它待在那小小的山洞里不敢出来。不仅不敢出来,甚至连身子都不敢转过来,偶尔回头望望,也似乎不敢多一秒钟的停留,连忙再转回去。它回头看时,眼光掠过我这个参观者的身上,我看到那眸子中有一种令人心颤的悲哀与漠然。它的目光转向树那边时,就“啪” 地闪过一道惊恐,随即它“唰” 地收回去。在这时候,我清楚地看到了它身上那不由自主的战栗。

  我的目光也转过去,看金属网内唯一的树上,在吊秋千的那枝上,靠树干盘坐着一只猴子,形态相对粗壮些,很慈祥地观看其他猴子的游戏,偶尔一只小猴子蹦跳到它坐的地方,它还伸出爪子抚摸了一下对方的猴脑袋,显示出了王者的风度,可以看出它是很有权威的。它应该就是这小小猴子团体的领导了。莫非就是它让那个待在山洞里的小瘦猴不敢出来? 不像呀,它几乎都不朝山洞那边看一眼,脸上也没有任何凶悍戾气,再说了,按它的体态和地位,似乎也不应该和那小瘦猴计较呀。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我试着招呼那可怜兮兮躲在山洞里的猴子,它甚至不敢回头,猴脑袋扭到一半就赶紧转了回去。我想起包里还有给孩子们带的面包,就掰了一块扔进去,又是打手势又是用各种自己能想到的怪声音叫喊,可那家伙就是不敢回头看一眼。我相信它明白我是在叫它,但它并不看我,却偷偷地瞟那棵树。树上的猴子依然悠然自得幸福慈祥,似乎我以及那山洞里的猴子根本就不存在。倒是那些玩耍的猴子们蹦跳着过来将我扔的面包块捡走。面包只扔了一块,但每个猴子都学第一个猴子那样在我面前蹦跳了一圈,嘴里还发出怪异的叫声,他们在嘲笑我! 我也有些生气,再掰下一块面包,趁猴子们不注意,瞄准了扔到那个小山洞里,心想,这下该那个可怜的家伙吃了吧?

  面包就在那个瘦家伙的爪子边,可它觳觫着,爪子抬了抬,又收了回去。我在金属网外可以看见它的头使劲地朝下缩,似乎惧怕什么即将临头的大难! 这时候,我看见树上那家伙眼睛朝这边瞟了一下,随即,一个小猴子迅捷地跳过来。这时候,山洞里那木呆呆又可怜又气人的家伙动作快极了,它爪子像闪电似的捡起那块面包递出来, 小猴子接过面包,突然龇出凶残的牙,咬住洞里那可怜家伙,于是一阵惨叫声响起。可让我气愤的是,洞里那家伙到这时候并不敢反抗,只是身子越来越蜷缩得小,一味地示弱躲避,似乎在求得怜悯。那攻击它的猴子身量比它还小,却肆无忌惮,放开嘴要离开时,又示威地转回身吓唬一下,把洞里那家伙吓得刚伸开一点儿的身子又猛地蜷缩紧了,似乎蜷缩是它唯一被允许做的动作。

  洞里那猴子悄悄地舔自己身上。这时候我发现它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新伤露出殷红的血,旧伤有的已经结疤了,在那些疤痕的周围,或是脏物和猴毛搅结在一起,或是猴毛都没有了,露出光秃秃灰塌塌的猴皮来。

  那攻击的小猴子离开后并不自己吃那块面包,它似乎知道自己立了功,欢快地蹦上了树,来到那只悠闲的大猴子身边,大猴子仍然是那副慈祥和善高深莫测的样子,它伸出爪子抚摸一下小猴子的脑袋, 小猴子得到了鼓励,欢快地蹦了开去吃面包。这时候,另一只猴子也飞快地跳过来对洞里那猴子咬了几口,跳到树上邀赏,树上的大猴子简单地用爪子碰了它一下。其他几只正在玩耍的猴子接二连三地跳过来攻击洞里的猴子,惨叫声震得我耳膜发疼,可树上那家伙似乎什么也没听到没看到,眼睛悠闲地望着别处。那些攻击的猴子在攻击完以后无一例外地来到树上的猴子身边,讨好地盯着大猴子。可这时候,树上的大猴子仅仅是随便地抬抬爪子,似乎懒得为这帮迟钝又谄媚的家伙费力气。

  我开始还觉得非常愤怒,想吼,想朝里面扔砖头,继而却几乎被一个思想惊呆了———人是猴子变的? 不对,这猴子不是那猴子,这些是生活在人类身边的猴子,或许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猴子的行为,谁知道呢! 也许……也许……这些猴子是人变的?

  我觉得自己有些傻。回到海滩上,见刚才看猴子的那个小孩在玩沙子。虽说是在玩,可他一点儿也不显得高兴。我走过去看他玩。只有我和他看明白了那群猴子的秘密,我真想和他说说,可他还那么小,又能懂什么? 我叹了口气,和他一起玩沙子。

  “叔叔,别猴为什么那么坏?” 小孩忽然问我。

  “什么? 别猴?” 我愣了。

  “那大猴坏,欺负那小猴,别猴为什么那么坏? 比大猴还坏!” 小孩子使劲拍沙子。

  “为什么叫别猴?”

  “如果是人就叫别人,它们是猴子,当然叫别猴了!”

  别猴———这个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1999年7月。

春到樊川

作者:每小平

  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宽广的川道即为樊川。数十里樊川,潏水两岸,春暖花开,百花斗艳。桃杏赤红梨花白,油菜花香飘樊川。韦曲城南堆锦绣,欲与江南比春光。吕温诗: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君山喷清泉,脉散秦川中”。登上少陵原畔,遥望薄雾蒙蒙诗情画意般的樊川,使人心醉,令人神往,使人陶醉。

  樊川原名后宽川,汉高祖刘邦赐给名将樊哙的封邑,在此建有园林别墅后称樊川,据«明清西安辞典»介绍,西安当时有12处著名景观,其中“樊川晚浦”“杜曲花光” 即在樊川。樊川南起稻地江村,西北到上塔坡村,中有潏水流贯其间,川道宽广,物产丰富,川塬清秀,泉流多处。花卉竹木,园林别墅相连,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自古以来即为长安一景。春暖花开,樊川内各种花草果树竞相开放花朵,百花争艳,引来众多游人踏青观光游玩。

  “樊川晚浦” 赵秉文诗: “几家篱落掩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稻垄无边通白水,竹梢缺处补青山,” “杜曲花光” 康熙«咸宁县志»载: “即北杜古里,延袤十里率种桃,春中烂漫如锦,” 郑工部诗: “杜曲花光浓似酒,杜陵春色老于人,” 朱谊斗诗: “山鹰鸭口千翠峰,川到牛头十里花,” 刘储秀诗: “曾闻此地花无赖,今见花开积渐多。拄杖几回原上望,真成锦绣汉山河。”

  从汉唐开始,在樊川先后居住过韦、杜家族及牛僧儒、韩愈等达官贵族、文人商贾,从韦曲到杜曲,韦、杜家族建别墅、花园、楼台亭阁,移栽奇花异草,装扮家园, 樊川成了山清水秀风景幽美之地。杜甫诗: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韦庄诗: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应刘去后苔生阁,嵇阮归来雪满头。能说乱离唯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寇准诗: “闲想旧游都是梦,别来秦树又西东。高秋最爱樊川景,稻穗初黄柿叶红,” 王士祯诗: “三月樊川路,红桃散绮霞。终南青送黛,潏水碧穿沙,” 郑维翰诗: “清明节时气象新,驱车载酒赏芳辰。两岸桃花杂绿柳,洗出樊川十里春,” 翁维谦诗: “三月樊川路,红桃到处花。绛云迷远近,芳草接烟霞。”

  樊川,是西安城南名川。从汉唐起,韦、杜家族及达官贵人商贾就云居这里。无论是山川名胜,还是名人聚居皆为城南之最,是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之处。因而纷纷在樊川置办家产田园、引山泉、建花园别墅,亭馆楼阁,栽植奇花异草、名贵竹木光植别墅内外,饲养诸多珍贵鱼鸟,是圣贤京苑的福地。谚语有云: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樊川富饶美丽,水沛丰富。潏河之水横贯南北,河渠纵横交错,原下山泉众多,土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水稻、莲藕、荸荠及各种豆类和瓜果菜蔬;桑榆柳槐椿桐树,柿树桃树苹果树、梨树、葡萄、沙果、石榴、樱桃等果树遍布樊川,既装扮了樊川,又为人们带来口福。樊川从南到北,少陵原下每个村庄均有一两处泉水涌出流淌,且水质清纯甘甜无污染,富含人体矿物质是饮茶做饭之佳品。清水渠旁,人们洗菜洗衣,渠中鱼虾来回游动,渠水灌溉沃田,大自然恩惠赐予樊川人以口福。水渠旁,柳树白杨欢快生长,为人们带来荫凉,枝头上鸟语,渠旁花香沁人心脾。

  十里樊川景观奇ꎬ樊川春意正盎然。数十里樊川是春的世界,花的海洋。从那遥远的汉唐滚滚而来,舞阳侯坐赏林泉,汉丞相朱博登高远望。从杜甫“韦曲花无赖”“垂杨风轻弄翠带”“细雨霏霏梨花白”“杜樊东边风物幽” 等优美诗句中,都能体会出韦杜人家宰辅门第、当春之际人物风流,踏青赏花之胜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溪堡桃花姑娘动人而又悲戚的故事中,遥想当年进士崔护少年才俊,春风得意,出游城南,踏青樊川佳遇。“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将九重天子宴坐九龙潭畔,遥视樊川,把酒临风的闲情雅致再现回放。樊川八寺远古钟声悠悠,袅袅香烟,木鱼钟声、诵经传道。数不清的韦杜别业,林泉幽径,道不尽奇珍花卉,才子佳人毕集。上至皇帝、皇亲国戚、文武显贵,下及黎民百姓对樊川的一草一木,留下了令人咏之不已的佳句和美丽动听的故事来。

  往事千百年,樊川依旧风物幽。踏青满面春风的樊川,庄前地头花气袭人,欣赏着粉的红杏、红的桃、白的梨花、绿的柳、紫玉兰、黄的油菜花。数不尽五彩缤纷花一般的世界,令人流连忘返,潏河两岸,柳垂丝线,清流潺潺,如绿似蓝,南山翠峰,黛色似染。漫步樊川,小桥流水,农家小院,院舍炊烟,流莺鸟语,鸡鸣犬吠,仰目而望,少陵神禾两原,绿树花色,层林尽染,泥土清新,沁人心田。

  登高望尽樊川景,万紫千红春意浓。北望长安繁华锦,南眺秦岭叠翠屏。呼吸着徐徐春风,伴着扑鼻的花香,登原顶眺望,有征服者惬意。站在少陵原望,终南山峰峦碧翠叠嶂,少陵、神禾两原遍染绿意芳草连天,飘带似潏河水行西北而流。群鸽、喜鹊、大雁、白鹭一行行从脚下自由飞翔。极目远望,薄雾缥缈,村庄屋舍,尽收眼底, 突然有一种很自在、高大超脱的感觉,仿佛似仙采之游空,似鸟飞翔。闭目遐想,和云雾融为一体。俯视樊川农夫在田间劳作,吆牛春耕,花前树下众人,皆是踏青着的身影。时而驻足赏花,时而笑语阵阵。

  春潮涌动着樊川,西太公路车如长龙,游人如织,春意盎然的樊川,满树槐花,阵阵清香袭人,声声鸟语,花香正艳。村庄院落,水泥大道,村舍整洁庭院花艳。好日子使游人、村民满面笑容,构成了一副新的樊川春景。

  樊川是西安的名胜和花园,更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这里沉睡着诸多名人先贤,流淌着一种文化,激荡着一股向上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

  啊!故乡樊。承载着千年历史风烟的古地,韦杜家族享有的家园。樊川,传诵着诗章和佛法的文化净土,花海无边,春光烂漫,览今念古,春意无限,令人神往,春到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