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悦长安书坊——长安作家文集在线阅读(二十五)

  • 发布时间:2022-04-14
  • |
  • 作者:长安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95

  《掠过终南山北麓的风:长安作家文集》是由西安市长安区图书馆主编,共收录长安籍作家和非长安籍而在长安工作生活的109位作家作品汇集而成,全面且系统地提供长安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情况。这是长安文学队伍的一次大展示,也是对长安已故文学前辈的缅怀,同时是新老作家以及社会对长安文学作者的了解、学习、交流的资料库。

  书香润泽心灵,佳作启迪人生。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长安作家文学成绩和成果,深刻感受长安历史文脉和文化特征。从2021年9月1日起长安区图书馆将每周推送3篇长安作家文集作品,以飨读者。

 

延安圣火传万代

作者:张景耀

建国初期延安行,山河壮丽天地红。

窑洞排列吐瑞气,宝塔矗立露峥嵘。

舵手导航十三载,三大法宝显神通。

八年抗日奏凯歌,三载倒蒋功告成。

华夏大陆政一统,社会主义伟业兴。

而今延安换新容,高楼林立映彩虹。

山清水秀林荫道,市貌盛似西安城。

饮水当思掘井工,吃米莫忘种谷农。

缅怀领袖毛泽东,继往开来责任重。

革命圣火传万代,延安精神意更浓。

一件珍贵的毛夹夹

作者:张福旺

  从婴儿第一声啼哭到能走会跑,从爬树跳河的顽童,到青春无知的懵懂,从身壮力强跨步到耄老不惑,或许要经历无数次跌倒又奋起,在泥泞坎坷中一直有着矛盾,有数不尽的相逢与分手,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滋味,也会有些如沙滩上贝壳五光十色的收获吧!

  漫漫人生路,经历的可能是难以言表的苦痛,也可能是一次辛勤铺垫了长久发展的财富。同时,在生活的长线上,成长中都会淘出几分骄傲,也会珍藏一些自以为贵重的物品。可能是无意的拾取,也可能是有意的拼搏追求,也许是别人的馈赠!

  经常遇到一些已婚妇女骄傲喜悦时,忘乎一切认真地说,孩子是她的宝;有人的宝是一条金灿灿的粗项链挂在脖子上光亮自己;有人的宝是名贵的手表,举手挽袖彰显身份;有人的宝是情感真挚的一封情书;有人把获得一个人、一份心认为是宝,自然会在想念中快乐和幸福!

  麦子黄了,田野上铺满了灿烂的阳光。农民在辛勤中随收随种,我们关注着天气变化,督促群众在紧张奔波中抢抓时机。今年六月的中旬基本多是骄阳红艳的好日子,在长安区秦岭北麓沣河之畔,一群基层工作人员统一身穿迷彩服,手握铁锹在挥汗成雨中,常目视四方巡查防火,一辆辆旗帜鲜明的宣传车穿梭运动在路上。一天正值午时,在一排高大成荫的杨树下,在潺潺流水渠沿边,聚集“快餐” 吃饭的空隙,不知谁幽默地导引,一伙人“有一说一” 进行着“宝贝” 比拼。

  小谢先侃着他家祖传水烟壶,绘声绘色讲着壶上玛瑙质硬耐磨颜色美丽,小A夸赞着他姨父的山水画清秀明朗意境深远,小B吹捧着他爸腰间的那块缅甸老玉,老C叙述着他弟新买的房车,小D带着几分酒气,眼睛挂着红丝言辞激烈透露,多年前在西安古玩市场收买过春秋战国时期一把青铜剑,小E笑嘻嘻说他村又要搬迁改造了,这次分的住房面积比上次多一百多平方米……

  一直在沉默倾听被誉为“高家真人” 的老高,强音“吭,吭” 咳嗽了两声,喷出一股浓烟味发言了:“我也有一件东西,太轻盈我看不算宝,但举世无双,因少见而稀罕!”大家都惊愕了,连两两三三小声窃语都停止下来了,小谢敲着筷子直人快语风趣问道:“你具体点儿,俺是新疆人,听不懂你们西安话!”

  老高一脸诡秘吸着烟又说: “它是一件毛夹夹!”

  年轻的小刘插话了: “我还有一个虎皮褥子,能说清已传了五代人,说不定还是华南虎皮呢! 你那夹夹肯定没有我这张皮褥子贵重!”

  老高大嗓子喊道: “我这毛夹夹不是一般的编织,有着五湖四海人的奉献!”

  有人开始小声嚷嚷猜说,是不是老高家族与沣峪口群众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九省十三县的移民,有人还说难怪觉得老高不像中国人,尤其那鼻子! 还有人说老高爷爷和上王村王家姓氏一样,都是红军的后裔。大家都在心里猜想,并小声纷纷议论。

  小赵很坚定地说: “老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能说会道,脚手又勤快,人又精明,说不定还真隐藏了一件宝贝。”

  小解迷惑地问道: “你说很轻盈,是不是和长沙马王堆的薄衣差不多吧?”

  老高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 “不是,不是,到如今历史不超过百年!”

  小孙怪声提问: “能告诉什么颜色?”

  老高指着天空说: “鲜艳多彩胜过夕阳,比彩虹颜色还多!”

  大家哈哈而笑,有人说拿出来不成了迷彩马甲,或许能推动科学造出迷彩防弹衣,也有人提议开车去老高家取来大家看看,有人说搞不好和«射雕英雄传» 黄蓉身上穿的差不多。

  讨论又热闹了起来,有人猜是毛发织成的,有人猜是老高当酒厂厂长时候收集各地的麻绳编织的。有人猜是与人有关,刚说出口,就遭到大家攻击,说吐的是废话,在地球上什么事情能逃出“以人为本”? 还有人大胆说与女人有关,女同事七嘴八舌直骂其思想肮脏是“浑蛋” “瞎扯”!

  老高兴高采烈的举动,像极了毛主席在国共合作时期走下飞机时那张照片,把帽子在空中一挥: “不说了,不说了,我只说明和鸟儿绒毛接近,确实是一件珍贵的毛夹夹儿!” 有人猜是收集世界种族人们身上的汗毛,有人猜是他祖上就开始收集各国宠物身上的毛发。老高在大家热火猜想讨论中说要坚守岗位防火了,像一只西双版纳大

象,颠簸着肩膀匆匆而远走,过了小渠并转身告诉大家:“等退休了,记着提醒我拿给你们看……”

  老高走后大家猜想的情绪依然高涨,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人说老高在乱侃,刚说完就被人否定了,都知道老高喜欢说大真话讲大实话才被起了绰号“高家真人” 呀!有人接着说“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农民家庭在墙缝里还不藏过十几道圣旨! 招商引资办一个小伙子说,我们不出小镇都能见到上海杜月笙的曾孙、左宗棠的第五代后人、

  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后裔,没有什么可以稀奇的,说不定真是老高在黄玉寺村曾经唐太宗的行宫“紫薇宫” 挖出的。有几个人绝对相信老高有这样一个宝贝,理由是老高父辈也是“人物”,他本人自很年轻的时候就是“精英”,高姓氏家族在历史上有很多英豪。尤其他家的经济更让人琢磨不透,几年来房价不断上涨,他年年购买新房,也没有压力,从不借款更不贷款,或许不止一个吧,有的宝贝已经出手换成了人民币了? 细心的小伍发言了,他说老高这人最喜欢看河南台的文物鉴定这个节目,还有人说他就借过老高一本«古玩鉴定»,老高不长时间又急着要回去了……

  从此,老高有一件珍贵的毛夹夹越传越玄乎,几天后有人听到别人这样说:“老高在翻新老房时,挖出过一个像铜盒子,听干活的民工说只看了一眼,老高只念道怎么是一件毛夹夹儿! 为此老高还多给民工开了五百元,听民工说叫封什么费……” 一位村干部证实说老高父亲曾经有过交代,老房子再穷也不能出卖,一定要儿子们自己拆。最难以相信的是有人说老高爷爷辈是从俄罗斯带回来的,难怪谈话像高尔基一样深奥难测。多数人在不清楚中认为老高所理论已翻过高山,越过太平洋,出了亚洲范围。光对他的姓,也不再认为是高低的高,一定是和有些历史名人有关。 我也附和肯定其姓是高空的高,社会上竟然也有人怀疑老高祖籍与高老庄有牵连。 一切都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无法停止想象……

  “一件珍贵的毛夹夹”,成了滦镇街道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版本不断在升华,街道上的商人、警察、社会闲人、小摊小贩、村级干部、上级前来检查领导人员都或多或少听说一些关于“一件珍贵的毛夹夹” 的说法!

  村口开“南北饭馆” 的小韦说,他看见一直在外当教授的老高兄长和做钢材生意的小弟也匆匆回了家,听说找过一个巧舌如簧外号“加拿大” 的“和事佬”,老高却一直以忙着防火为借口,推诿说不见也不谈。

  他的邻居散布说,一天晚上ꎬ看见了老高两个考大学出去的得意儿子都回来了,出租车停等没有超过五分钟,每人带着一个如棉被子大一样的包袱神色慌张匆匆走了!

有一天,我尾随老高进了厕所,趁没人时候拍了一下老高肩膀,悄悄说:“老高,我看你穿没穿那珍贵的毛夹夹,你那毛夹夹,什么时候能看看?”

  他先是一愣,还是像回答别人一样镇静笑着说:“等我退休了,现在不行……”

  我随口说道: “你那珍贵的毛夹夹,大胆得连科学家、社会家、纺织专家都不敢编织,你的思想很大胆……”

  我们相对哈哈大笑,他说道: “你不用等我退休看了,思想已很超前!”

  高人自有高谈阔论,佩服! 佩服!

  老高,真名高海潮,不但高大魁梧,思想也总像大海一样深沉宽广,幽默而好学语言简练耐人思味,常能发表言简意赅的惊人“实话”,口出俗语、歇后语、名言出新不断,有时能掀起周边群体响应时代的潮流风涌!

  浮夸岁月已经远去了,只有心思的想象由心而发,心境无禁锢限制,“梦想成就未来” 唯有思想可以飞跃现实而编制美好!

  思想,引领了人类多次变迁与革命,万年的进化及千年的变革,只有思想是恒久远的。如孔孟之道,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在一些圆滑的真理里又巧妙解说着现实,又激励着人们大胆实践!

  聊侃,是众人经常的状态,或俗或雅,或轻或沉重,或轻浮或谨慎,幽默的诙谐,离不开生动的故事做载体,真实与虚假都可能互换,即便是虚伪,巧妙的编制也是“高人” 用心制造出一种快乐的颜料。但每个玩笑如梦想一样都有成真的可能,因为我们今日思想,就是明日实践的延伸! 如手电、电话、手机等,都是离不开思维的遐想,现实的努力实验。

  如果,人像乌龟一样能长寿,不管用什么毛编制毛夹夹,我相信老高肯定是能织成他思想中的毛夹夹!

话 别

作者:张耀富

  8月初,组织调我到教育局工作,时值暑假,我便悄然地走了。 但老觉着还是应该向同志们说几句告别的话和有个交代。今天恰好是个机会。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使人们瞬间相聚又相离,于是随之伴生出一种聚欢离伤之感,这是相聚时用点点滴滴的情感凝聚而成的。三十一年来,我先后几次体会了这滋味,尤其离情别绪一次深似一次。这回大概由于一是自知已是步入暮年,由五十向六十走的人了,明显有了困累的感觉,这无疑是一种不祥之兆;二是我对一中确实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偏爱,所以就更动情思。

  我爱一中,就像爱属于自己的一片辛苦耕耘的“承包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和那我不知踩踏过多少遍的层层台阶,都无不牵动着我的情怀和回忆。

  我爱一中的人。 在座的与我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的年长的、同辈的、年轻的同志们,在我主事一中期间,给了我多方面的支持和关照,使我每每感到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这种情谊将成为我精神和感情的永久的财富。

  我爱一中的生活。它使我学到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东西。因为经历也是一种文化,诚如周恩来总理的一名言: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中是我少年时代的母校、成长的摇篮,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今天,它依然是我再受教育的学校,再次使我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了我人生的经验。尽管这八年旅程曲曲折折、跌跌绊绊,我却无时不感受着这里流不尽的人间情爱和温暖。 有一首歌说得好:“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 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生活辩证法的形象表述, 一中的生活教我读了这部生活哲学的大书。

  我已经走了。但我需要对自己在一中的八年进行客观审视和反思,也留待一中的历史和后来人指点评说了。

  我真诚地感谢同志们。由于各位的合作和努力,一中才有了这几年的变化和发展,我也感谢曾经批评过我的同志,它使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教益。

  我感谢这儿的生活。它使我体验和认识了人生。尤其感知到前进的艰辛和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和勇气。我不想在这里倾诉当今做一个校长的苦衷、个人的忧乐得失和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在我们跌宕多姿的改革事业面前,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某些曾使我感伤的事也是微不足道的,我要提醒自己的倒是思考这些问题应该有一种历史感而不纠缠于当时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得出消极灰败的结论来。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旅程。而一个人对遗憾的感知和顿悟,往往是在冷静下来的寂寞和孤独的日子里。 离开一中前的几个夜晚,我几回回独自在寂静空旷的操场漫步,继而回到寝,妻儿都熟睡了,我辗转反侧ꎬ思绪与感慨万千。不禁引出一串串的缺憾来……

  遗憾的是,原来算再用五六年的工夫,为一中搞点儿建设,带领同志们同力奋进,使一中的事业有一个新的局面,现在不能亲自为之出力了。

  更多的遗憾则是,由于我先天素质的缺陷和工作中的失误,有欠同志们“债” 的地方。几年来的工作中我和个别同志有过摩擦、矛盾和误会,有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令人遗憾的。其中,如果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造成的,我想借此机会向这些同志表示歉意,并请谅解。无论如何,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有更多的彼此间的宽容和理解。

  总之,对这一切缺憾,现在是没有补偿的机会了。这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内疚,如果不怀疑我的真诚和坦直,请原谅我在激动时过火的言辞和失控的情绪。好在我们毕竟依然是同在长安这块教育热土上一起劳作的农友,我们没有分离,我们的交往与合作长存。“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生活辩证法的脚步终不会乱。当今的一中是困难与希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接替我工作的袁校长正是这样的时刻挑起这一副并不轻松的担子的,希望同志们多多支持他,我相信他会比我干得好。只要大家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历史的责任,上下同欲、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励精图治,长安一中必定有更辉煌的未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过去的一切都会消散,唯独一中的事业永存,在少陵原畔这片黄土坡上生长着我们间的友情是永恒的不灭的星辰。我将常忆着这份情、这份爱、这份真诚,愿“昨夜星辰、今夜星辰依然闪烁”!

  1990年9月初在离别一中后的一次全校教工会上的离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