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勾勒千年美学智慧。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技艺焕发时代光彩,4月6日,长安区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工艺刺绣体验活动,20余名读者与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经纬交织中感受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力,体悟匠人精神的深邃内涵。
活动伊始,刺绣老师以“刺绣中的东方美学”为主题,向参与者讲述了刺绣技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意蕴。并强调:“刺绣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美学的凝练。每一针的起落、色彩的渐变,都承载着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哲思。”令人惊喜的是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中小学生及大学生,老师更是向年轻一代呼吁:“刺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成为非遗的‘接力者’,让传统工艺在创新中生生不息。”
在实践环节,参与者们手持绣绷,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分线、定点、平针、绕线、长短针等针法。从简单穿针引线,到秀出色彩斑斓的花朵,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嗖然而过,轻柔的丝线在素色布面上蜿蜒游走,逐渐化作灵动的花瓣、疏斜的枝影。年轻读者王女士感叹:“原来刺绣的每一针都需屏息凝神,这份专注让我仿佛触摸到了古人‘以物寄情’的雅致生活。”年长的刘阿姨兴奋地说:“我要把这寓意平安祝福的玉兰花挂饰挂在背包上,告诉大家这是我自己绣的‘非遗’!”
长安区图书馆“千寻坊”手工课堂通过沉浸式体验拉近公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本次刺绣活动让参与者体验到了刺绣的乐趣,不仅领略了“指尖艺术”的美学价值,更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手工的热爱,对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未来,图书馆将持续搭建传统工艺展示与传播平台,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当机械复制时代遇上手工温度,当快节奏生活邂逅匠心沉淀,这场刺绣体验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长安区图书馆以文化惠民之举,让非遗技艺走出典籍、走进生活,在传承中激活文化基因,在创新中书写民族自信的新篇章。